課題一、卓越管理者的職業素養
課程背景:
如果要問海峽兩岸三地的企業管理有何不同?我的回答是“戰略雷同、亂象大不同!”。大陸企業家可謂是“1苦2累3忙4煩5暈”的人生格局,每天耗時費力處理干部的“理念態度”問題。究其根源乃管理者職業化素養低下所導致!
因為管理者職業化素養的低下,造成以下管理亂象普遍存在,它正是阻礙企業發展的絆腳石。因此如何有效鏟除這些亂象,是擺在企業家面前的一大難題。
“你的難題就是我們的課題”,本課程內容將借鑒臺灣、香港、日本企業解決員工職業化素養低下的管理經驗,有效提高干部職業化素養,進而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職場亂象:
ü 穩定性:離職率高、認同度低、職業化差!
ü 執行力:不理解 、不行動 、不提案 、不監督!
ü 理解度:不理解真相就不執行,只執行自己所理解的!
ü 溝通力:只講現象,不提方案-----錯把溝通當聊天!
ü 層級認知:為何要照你這樣做-----不認同老板,但也不離職!
ü 規則認知:為何要照規定的做-----以自己立場,自行改變規則!
ü 挑戰認知:凡事怕煩退縮,心態消極、任由他去!
課程內容綱要:
到底職業化的管理人才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從管理者的角色與職責來看,管理者必須帶領一個團隊,有效地運用資源與方法,達成組織的目標;因此,管理者必須具備以下的職業化素養,才能創造個人價值進而實現組織所賦予的使命。
第一章、良好的職業態度
第一節:深刻認識職業化態度
第二節、必須理清的三個價值觀念
第三節、必須端正的四個工作心態
第四節、必須擺好的五個判斷角度
第二章、準確的角色定位
第一節、頭銜稱呼的認識
第二節、管理層級的認識
第三節、職能目標的認識
第三章、強烈的責任意識
第一節、如何培養責任意識的強度
第二節、什么決定管理者的職位高度
第三節、勇于承擔哪些責任
課題二、卓越管理者的領導統御
課程背景:
如果要問領導與管理有何不同?我的回答是“領導是算計,管理是計算。領導是哲學,管理是科學!”。我們發現從事多年管理工作的企業干部,對領導與管理兩者之間到底存在哪些理論差異?該如何有效的運用?熟知者甚少!
到底一位管理者該具備什么能力,才能做好領導與管理呢?從職業化能力角度而言,卓越的管理者必須具備“科學管理三能、哲學領導三力!”;兩者相加,即常言所謂的【能力】。其各包含要素如下:
科學管理三能:
能繪圖(邏輯)、能統計(分析)、能說明(表達)。
哲學領導三力:
決斷力(責任)、行動力(信念)、執行力(事理)。
課程價值:
一家企業哪怕有再好的戰略和系統,如果管理干部缺乏以上能力的話,勢必導致團隊松散,效率低下,豈能創造良好績效呢?
企業經營效益的優劣和執行能力的高低,離不開管理者的領導管理效能;因此,本課程內容將系統化、結構化的從理論闡述和實踐運用兩者緊密結合,采用互動引導授課方式,使學員能深刻領悟領導的內涵和管理的功能,配合高層領導在企業既定的戰略目標之下,有效利用企業的人、財、物等有限資源,發揮其個人的領導統御能力,創造出輝煌的經營成果,更能有效的培育員工、留住人才,將是本課程的核心價值所在;是21世紀企業培育雄韜偉略、中流砥柱管理干將的最佳選擇。
課程內容綱要:
第一章、深刻認識領導與管理
第一節、領導與管理有何不同?
第二節、管理三能(能繪圖、能統計、能說明)。
第三節、領導三力(決斷力、行動力、執行力)。
第二章、如何發揮領導哲學
第一節、提升領導力四部曲
第二節、整合團隊的合力
第三節、橫向溝通的雅量
第四節、縱向合作的態度
第五節、提升團隊的水平
第六節、打造執行的風格
第三章、如何發揮管理科學
第一節、理清團隊目標
第二節、戰略目標解碼
第三節、組織協調監控
第四節、解決改善問題
第五節、績效評估調整
課題三、卓越管理者的育才之道
課程背景:
如果要問海峽兩岸的企業在人才思想和選育用留實務操作上有何不同?我的回答是【大陸企業看表象,臺灣企業看本質】。大陸求職者深怕找不到一家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心儀企業,企業則怕招不到一位具有雄韜偉略、領軍執行的商戰英才,其結果是雙方均以期望落空而告終。人事部門整日忙著不斷招人,而自認為“人才”者卻騎驢找馬頻頻跳槽的異,F象。
細析緣由,多數公司沒有設置人力資源專職部門和專業的負責人,所以人才遴選工作既簡單又隨意,沒有標準工作程序,也沒有建立有效的考核和激勵機制,于是招聘的所有程序都被簡化成兩個字,(試用。。
課程價值:
殊不知“人才沒選對,一切皆白費!”。亦即,【選才是育才的前提,育才是用才的儲備,用才是留才的標準】。然而,在高素質職業化人才短缺、人人急功近利、心浮氣躁的現實大環境下,如何大浪淘沙有效選才、善于培育、知人善任、留住人才,言者容易,行者難也!而先進企業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其中奧秘何在?這是管理者必須修煉的人才再造能力。
管理者如何在經營過程中,對企業的人才結構不斷進行優化和調整,與時俱進的實現人才再造功能呢?簡而言之,就是操作人才選、育、用、留的動態管理能力。
因此,本課程內容將系統化、結構化的從理論闡述和實踐運用兩者緊密結合,采用互動引導授課方式,使學員能深刻領悟人力資源管理的內涵和實務操作,能有效的培育員工、留住人才,將是本課程的核心價值所在;是21世紀企業培育雄韜偉略、中流砥柱管理干將的最佳選擇。
課程內容綱要:
第一章、人力資源管理的內涵
第一節、人才價值觀的培養-成本、資源、資本
第二節、中國企業人事管理的三大誤區
第三節、人才選育用留的戰略解碼
第二章、如何選才
第一節、選才五部曲(層級、模型、考官、試題、程序的定義)
第二節、如何成立人才評選小組
第三節、有三種不能用的干部!
第四節、人才鑒別的內涵---選知行合一
第五節、知:知識、技能、學歷、經歷、外表、表達(引進前正面測評)
第六節、行:信念、價值、誠信、激情、忠誠、責任(引進后側面評價)
第三章、如何育才
第一節、育才五目標
第二節、試崗適育—設定培育內容與進程
第三節、培育程序----(教練、教程、試題、考法、標準的定義)
第四章、如何用才
第一節、用才五原則
第二節、用好人才的利器----績效評價
第三節、績效評估的誤區
第四節、如何實施戰略性動態績效評估
第四章、如何留才
第一節、留才的內涵----人走才留
第二節、才能的內涵----運作體系、操作團隊
第三節、留才六策略----合同、情誼、名利、事業?
第四節、人才去留的最后關卡---企業文化
課題四、卓越管理者的生產管理
課程背景:
如果要問為什么全球IT技術產業的周邊產品85%以上來自于臺灣制造?其品種幾乎囊括電腦、通訊、數碼類等高精尖產品。到底臺灣生產制造業的競爭優勢是什么---?靠廉價勞動力?材料資源?尖端技術?其生產的核心思想和管理模式與大陸生產企業有何不同?我的回答是 “文化完全相同,精度意識大不同!”。
國內企業的管理常態是,只要工作或產品質量低劣時,員工經常以----“西方管理理論不適合中國!”的口頭禪一語以蔽之。說來奇怪!同樣的西方管理理論為什么臺灣員工就適用,同為中國人的大陸員工就不適合呢?中國企業家經常被這個歪理邪說搞的昏頭轉向,百思不得其解?
究其一切根源,可以概括為【主管思路左右生產模式、員工態度影響產品精度】。多數員工抱著“還可以、過得去、差不多!”的意識形態來面對自己的工作,上交的成績單當然不是老板預期想要的結果。而臺灣多數的員工是抱著【把老板當客戶,把任務當訂單】的意識形態來面對自己人生的事業(職業)。兩種意識形態僅一線之隔,但最終的產品精度大不同!
課程價值:
因為工作意識形態的淡薄,多數管理者只停留在“只學其形,無悟其神”的尷尬場面,最終造成豐田5S現場管理、JIT零庫存生產、LP精益生產等日本管理模式導入的失敗。
中國將來是一個制造大國,但距離生產強國則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因此,當務之急是系統化的培養具有精度思想的生產管理人才,才能縮短中國的工業化進程,提升生產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本課程內容將深刻的闡述歐美、日本、臺灣、韓國優秀生產型企業的管理模式,試圖從中找出自身的差距與缺陷,采用理論結合實踐的互動引導授課方式,使學員能深刻領悟高效精益生產管理模式的精髓,是21世紀輔導中國生產企業產業升級的最佳課程。
課程內容綱要:
第一章、中國制造企業面臨新的挑戰
1、中國制造企業大發展的迫切愿望
2、當前中國制造企業工廠設計存在“短板”
3、循環經濟對中國制造企業提出新的要求
第二章、精益生產概論
1、何謂精益生產方式
2、精益生產的理解誤區
3、現代生產組織系統
4、精益生產追求的目標
5、制造業是“服務業”
6、面向制造企業的精益設計
7、e時代的精益管理
8、精益生產實施的具體手法及案例
第三章、認識浪費與消除浪費(Muda)
1、日本式生產力--不同的經營思想
2、全面生產系統(5MQS)的浪費
3、工廠中常見的8大浪費
4、消除浪費的七個方法
第四章、推拉式兩種生產系統
1、生產模式演變
2、精益生產整合界面
3、推進式(Push)控制系統
4、拉動式(Pull)控制系統
5、精益生產計劃及管理指標
第五章、看板管理
1、超市如何及時補充商品
2、看板的機能
3、看板的種類和用途
第六章、精益生產之現場IE
1、動作經濟原則
2、流程經濟原則
3、標準時間(ST)
4、Line Balancing——平衡生產線
5、作業標準(OS)與標準作業(SO)
第七章、一個流生產
1、概述--以顧客為導向
2、一個流生產方式
3、生產線的布置要點
4、對設備的要求
5、一個流生產推行條件、步驟
6、實例介紹